“6點,起床,吃飯。昨天和水磨村民組70多歲的老人張之英聯系好,今天去看望她。水磨組距村部有30多公里路,因進組道路正在整修,只能步行進山……”
這是安徽省桐城市黃甲鎮(zhèn)水嶺村駐村工作隊扶貧專干程健的一篇工作日記。像這樣的扶貧日記,兩年時間,程健記了滿滿四大本;像這樣的走訪,來回都是幾十公里,經常是迎著朝陽出去披著月光返回。
程健,桐城市黃甲鎮(zhèn)中義中心學校教師,2017年5月被組織選派到該鎮(zhèn)水嶺村,參加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。
黃甲鎮(zhèn),地處桐城市西部山區(qū)。水嶺村,是該鎮(zhèn)*偏遠的一個村。全村共有29個村民組,建檔立卡貧困戶321戶,貧困人口1165人,人口居住分散。
從學校到村部,從教室到為民服務中心,從面對學生教學到面對困難群眾幫扶,全新、陌生的工作對程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面對這些變化,程健也曾有過不安和膽怯,但如今,站在水嶺村的田間地頭,看著滿目青翠的茶山,程健目光篤定,“只要用心去做,就沒有干不好的事?!?/p>
“要想在村里扎住根,就得從*硬的骨頭開始啃起。”在得知村扶貧資料建設相對滯后這一情況后,程健主動請纓:“我年輕,有精力,電腦操作也非常熟練。這個事我來做!”“十大工程”資料、“一戶一檔”資料……一切從頭開始,他一頁一頁地翻看,一項一項地對照審核,一個數據一個數據地錄入電腦,經常忙到深夜。
進村后的前半年時間,為了熟悉工作,程健吃住在村部,走遍所有貧困戶,近200天,他沒有回家一趟。白天走訪,晚上整理資料,日復一日,月復一月。照料老人、送孩子上下學等家庭事務,他全部交給了妻子。
水嶺村地處高山,茶葉品質高。但由于交通不便,信息閉塞,一直銷路不暢。如何做大做強主打產業(yè)?這是程健駐村工作后一直思考的問題。
過去,群眾采用保守的種植方式,茶葉產量低,品種單一,銷售面窄。在進組入戶走訪中,程健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后,向村兩委建議:對茶戶茶地進行升級改造,引進高品質的茶葉品種。
2018年,在程健的建議下,村里統(tǒng)一采購了26萬株**茶苗,低價向茶農推廣,同時提供技術服務。當年,在原有茶地的基礎上,該村增加了300畝茶園?!澳壳埃杳玳L勢良好。預計這300畝新茶品種可以增收茶葉近6000斤,群眾人均增加收入800元?!?/p>
面對茶葉制作品質不高、銷售困難這一現狀,程健帶領村干部一方面挨家挨戶宣傳,號召群眾將鮮茶統(tǒng)一加工;另一方面,充分利用各自的人脈資源和熟知的網絡資源進行推介。在他們的努力下,現在每年貧困戶戶均茶葉銷售增加6斤以上。部分茶農家的茶葉還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脫銷現象。
“貧困戶茶葉銷路廣了,收入穩(wěn)定了,他們脫貧信心也更足了?!痹谡劦讲璁a業(yè)發(fā)展前景時,程健臉上溢滿了自信。
如今,水嶺村實現了整村出列,219戶脫貧;發(fā)展集體茶園40畝,建成了兩個扶貧車間,帶動30余戶貧困戶110余人實現就業(yè);村集體經濟從2016年的2.5萬元提高到2018年的30多萬元。
再過一年的時間,程健就要回到學校,但和村民結下的深厚情誼讓程健感慨萬分,“成為一名扶貧專干是我這大半輩子做過的*驕傲的事?!?/p>
《中國教育報》2019年10月08日第6版?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